查看原文
其他

花海旅游玩转“周末经济”,如何长开不败?

杨斐然 言之有范 2023-04-03


忽如一夜春风来,人造花海遍地开。如今,踏青赏花成为春夏旅游的一大趋势,每逢周末,人们便涌出城市奔赴各色“花海”。花海景区的建设更是如燎原之势,在全国范围广泛兴起。然而,一拥而上的同质化花海却面临着花期短、配套设施落后、产业链开发单一等问题,美丽的“花海经济”如何才能长开不败,可不只种植这么简单。


 


一、“乱花”渐欲迷人眼


随着春季的到来,借着旅游产业兴起的春风,赏花游成为了城市居民出游的新风尚。数据显示,中国春季游人群中,60%游客的旅游活动都与花卉有关。一片花海带火一个景点的案例不胜枚举,如林芝花海、香格里拉花海、新疆伊犁薰衣草花海、赛里木湖花海、毕节杜鹃花海、平谷桃花海、长白山花海、新疆杏花、洛阳牡丹等。

 

种一片花海,火一个景点。在打造特色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,部分地方政府、旅游景区看到了花海旅游带来的促就业、促增收效果,开始有意识地引导花卉种植。一个花期、一个活动,动辄每天上万,甚至十几万的客流,吸引了许多花卉苗木企业纷纷投身其中。

 

以江西婺源为例,婺源每年设立20万元油菜种植奖励专项基金。2017年全年,婺源接待赏花客逾500万人次,农民人均从旅游发展中增收达1500元。“花海模式”成为了很多地方拉动人气、振兴乡村旅游、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不二法宝。

 

二、昙花一现惹人怜

 

春去春来,周而复始。尽管乡村花海游呈现出井喷发展势头,但一成不变的“花花世界”慢慢疲软了眼球,一拥而上的同质化花海逐渐缺失了魅力,多地花海经济“昙花一现”,遇到了供给升级的新门槛。综合来说,花海经济主要显现出以下4点问题:

 



1.有花形,没花样——衍生产品不足,业态不丰富


产业链条单一,单靠门票收入,花海景区盈利举步维艰。一片“花海”带活一方经济的口号可谓是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。花海经济是一个产业,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可盈利、可持续的链条。只有让游客有花可欣赏、有美食可品尝、有产品可购买、有活动可参与,这样才能让人气转化成财气,让看花成为产业。

 

2.有花卉,没花神——文化融入欠缺,主题不明确

 

我国大多数的花海项目建设都还停留在“一把种子一片田,建个大门就收钱”的初始阶段。许多城市看到花海赚钱便“一窝蜂”跟上,普遍暴露出缺乏规划,发展思路与理念大同小异的“短板”。不经过市场调查和前期调研,也不考虑本地的气候、水源、土质等资源,而且品种都选用向日葵、波斯菊、牵牛花、郁金香等,主题模糊,缺乏特色。

 

3.有花季,没花事——季节性太强,花卉活动较少

 

花海存在着季节性强,持续时间短这两个“软肋”。不同花卉品种的花季是不同的,正如唐诗《花开四季》中所说,“正月里迎春花开,二月杏花送春来,三月桃花红,四月梨花白,五月石榴花像炭火,六月荷花水上排,七月茉莉花诱人爱,八月桂花香满怀,九月菊花色彩艳,十月芙蓉露笑脸,十一月梅花斗霜雪,十二月水仙春节来。”这对于种植单一花卉品种的景区来说,单靠赏花经济很难盈利,往往出现花季来了人山人海,花季过了门可罗雀的局面。


 

4.有花田,没花市——单纯花卉观赏,体验产品少

 

很多城市的花海旅游尽管人气爆棚,但其实市场极为薄弱,很难达到收支平衡,全靠政府买单聚人气。例如,南京高淳国际慢城的油菜花,不设围墙、不收门票,游客数量确实持续增加。然而对于政府来说,一年光花海投入就要将近两千万元。除此之外,许多花海对周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。例如,对于土地资源的浪费。大面积花卉种植只为一季游观赏,在其他三季度,土地基本处于闲置状态。

 

三、“花海+”,“+”出新境界

 

如何让花海不因季节变换而凋零?如何让“一季游”变“常年游”?“花海+”是未来发展方向。法国普罗旺斯作为世界有名的薰衣草观赏胜地,为延长花海经济产业链条,把薰衣草制作成香包、精油、香水等。除此之外,世界各地都在精心打造“花海+”旅游新业态。

 

1. 花海+周边游+民俗体验

 

北海道札幌松前公园

 

北海道札幌的松前公园是日本最有名的赏樱地之一,各种各样的樱花多达250余种。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下旬都可以观赏樱花,超过1万株以上的樱花几乎在同一时间盛开。公园每年春天举办“松前樱花节”,夏天举行花车游行的“城下节”。同时,开展樱花节民俗活动和城下节民俗活动。

 

“以花为媒”,不只是看花,松前公园通过在自然景观中融入非遗民俗,将花海旅游与周边游紧密结合。公园充分利用周围特有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,例如:城郭、松前城、樱花资料馆、松前资料馆、法源寺、阿吽寺、松前藩屋敷主题公园等,打破花海旅游单一局面,打响松前公园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,在提升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同时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。

 

具体做法:第一,搭配种植多类樱花品种,延长观赏花期。第二,节庆助推,打造别具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。第三,打包组合,与周边景点形成完整体验旅游链,无花期可补充引流。

 

2.花海+科普


南非克斯腾伯斯花园

 

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位于南非开普敦市桌山的东坡,占地面积528公顷,有8500多种植物分布,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特有种。收集栽培了4000 种开普半岛的当地植物是克斯腾伯斯国家植物园最大的特色。

 

花海经济易复制,一座城市周边有多个赏花地点,如果没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,忽视本地旅游资源挖掘,只做花海复制是很难吸引游客的。南非克斯腾伯斯花园充分发挥当地出独一无二的品类资源,同时开发体验类项目(研讨会、园艺论坛、非洲民俗文化体验)、生态教育类项目(对儿童提供的科普教育)、观赏类项目(类型多样的特色园区,如南非小山、岩石园、药用植物园、节水园等),将科普、科研、教育融入花海旅游,逐渐形成自身特色。

 

具体做法:第一,利用天然地势构建景观层次,以自然的手法塑造大气的花园景观。第二,注重生态科普,重视科普体验规划。第三,多元发展,提升转型:由单一的“观光”向“深度体验+休闲+科研”的中高端多元化产品提升转型。

 

3.花海+交易展览


荷兰库肯霍夫花园

 

库肯霍夫公园位于阿姆斯特丹近郊盛产球根花田的小镇利瑟,是每年花卉游行的必经之路。园内郁金香的品种、数量、质量以及布置手法堪称世界之最。园中各类花卉达600万株以上,还有很多难得一见的珍稀品种。

 

花海建设应该把盈利点多元化结合,合理利用当地资源,建设一批集居住、观光、购物、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区域,让花海旅游产品内涵更加丰富。荷兰库肯霍夫花园将交易展览融入花海旅游,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,包括:园艺、插花工作坊、主题展览、花车游行、动物观赏、花园迷宫、音乐节等,不断延伸产业链。

 

具体做法:第一,科学管理,扩大花田规模,完善景观规划。第二,延伸花卉产品链条,增加花卉产品的文化内涵。第三,重视女性游客市场,推出多类女性花卉产品。第四,加大基础宣传,维持旅游推广热度。


参考来源:

人民日报,《全域花海,催生美丽经济》

微信公众号“ GVL怡境景观”,《花海旅游只能看花?老外都已经玩成这样了!》


END


美    编 | 谭腾飞


推荐阅读

权威发布 | 国务院为什么要在这两个地方设立边境旅游试验区?

动漫热还是旅游狂?解读日本动漫旅游发展模式

国办政策 | 《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》发布

组建文化和旅游部,机构合并打通文化与旅游的“任督二脉”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